查看原文
其他

分享四川卫生健康工作40年成就,开启未来新篇章!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新时期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核心就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普及健康生活,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2018年11月9日上午,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干部大会并举行挂牌仪式,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开启了新航程。


1月7日上午

新华社、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专访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张涛

分享改革开放40年四川卫生健康工作成就


▲张涛书记与媒体朋友分享改革开放40年四川卫生健康工作成就。


40年来,四川在人均卫生总费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取得了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可喜成绩。


截至2017年底,全省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7岁左右,40年提高了13岁,实现了西方发达国家60余年才能达到的目标;婴儿死亡率下降5.58‰,连续10年低于全国平均值;孕产妇死亡率下降18.6/10万,连续15年低于西部平均值,2017年首次低于全国平均值;传染病发病率1/10万,已经低于全国平均值。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医院病床使用率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分别跃居全国第3位和第6位,县域内就诊率高达98.27%,居全国第4位。



——40年间,四川省人均期望寿命从64岁提高到77岁,实现了西方发达国家60余年才达到的目标。


——40年间,四川省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10-15倍,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40年间,四川省传染病发病率下降了4倍多,大骨节病、血吸虫病防治取得决定性成效,结核、乙肝发病率10余年持续降低。


——40年间,四川省肿瘤、肺心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早期发现率、管理率、治愈率空前提高。


——40年间,四川省建立起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功能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人员数增长了3.7倍,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40年间,彩超、CT、磁共振等先进诊断设施设备在四川广泛普及,精准、智能、快捷、便携的检测检验手段不断丰富。


——40年间,血液透析、器官移植、心脏支架、微创手术、靶向治疗等大批临床高精尖治疗技术惠及全川广大人民群众。


回顾40年全省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一是解放思想,增加供给的阶段(1978~1992年):围绕医疗服务供不应求的主要矛盾,实行简政放权政策,增强医疗卫生机构活力。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单位自行管理、自主经营,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防保体系建设,大力实施计划免疫,有效处置传染病疫情。坚持中西医并重,完善中医药政策和管理机构,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二是增强活力,加快发展的阶段(1993~2002年):实行区域卫生规划政策,明确医疗机构、床位、人员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的标准和规划。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改革和建设,落实政府在卫生领域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推动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以取代公费医疗。


三是加大投入,强化公益性的阶段(2003~2011年):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比较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实施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试点到全覆盖。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实行省级集中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四是深化医改,健全制度的阶段(2012年以来):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确保事业发展“方针指引”。推进全民预防保健,切实保障群众“健有所护”。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切实保障群众“病有所医”。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切实保障群众“病有良医”。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切实保障群众“合理就医”。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切实保障群众“医有所保”。发展健康服务业,切实保障群众“多样需求”。实施健康扶贫攻坚,切实保障群众“弱有所扶”。创新医疗服务监管,切实保障群众“健康权益”。


经过40年的探索,我们积累了六条宝贵经验: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必须始终坚持卫生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始终坚持卫生健康事业的公益性,必须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必须始终遵循医疗卫生行业自身规律。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请谈一下你对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理解?以及如何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在四川的落地落实?



张涛: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部署,把维护人民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新一轮党和政府机构改革中组建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这一词第一次出现在政府机构名称中,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民健康的高度关注和责任担当,这也是卫生健康领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


当前,卫生健康事业仍然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坚定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健康四川建设尤为迫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及时印发了《“健康四川2030”规划纲要》,以更大的投入、更优的政策和更实的举措来推进四川卫生健康事业的改革发展。


根据《纲要》,我们将分成“强力推进阶段(2017年—2020年)、攻坚克难阶段(2021年—2025年)、全面实现阶段(2026年—2030年)”三个阶段,实施“生物危害防控策略、环境危害治理策略、健康服务创新策略、健康文明推进策略”等四大策略和“全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全民身体素质提升行动、食在四川健康促进行动、基本医疗卫生均等化行动、重大疾病科学防治行动、中医药传承创新普及行动、贫困人群健康帮扶行动、全民健康保障完善行动、绿色健康环境建设行动、公共安全环境营造行动、健康城乡建设推进行动、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行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行动”等十三项行动,最终实现五个目标,即:健康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危险因素有效控制;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健康产业全面发展;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2020年、2025年、2030年分别达到77.3岁、78.2岁、79岁。



记者:四川作为西部大省,“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仍是四川卫生健康的基本特征,特殊省情下的医疗卫生事业短板在一定时期内依然存在,请问四川将通过哪些举措破除短板,实现全省卫生健康事业的改革发展?


张涛:我们将针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全面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聚焦“六项发展”: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大型医院“高精尖优”、县级医院“服务主责”、基层卫生“履职尽责”三大工程,加快建设西部医疗服务高地。推动公共卫生发展,加快推进省精神医学中心、省儿童医学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妇幼健康服务、疾病防控能力和水平。推动基层卫生发展,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医疗联合体建设;探索城乡卫生人才一体化管理,增强基层防病治病能力。推动中医药发展,实施“十百千”工程,加强中医医疗区域中心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培育健康服务业产业集群,打造“吸引社会资金来川投资医疗服务最好环境”和“促进民营医疗服务运行发展最好政策”两张名片。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程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推广应用生物三维(3D)打印、临床智能医疗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是强化“五项改革”:健全合理分级诊疗制度,确保看病就医“合理有序”。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疗联合体建设,完善慢性病预防、治疗、康复全程健康服务管理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确保群众“病有所医”。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和保障运行机制,加强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和党的建设,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健全公平可及的医疗保障制度,确保群众“医有所保”。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增强保障兜底能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分类改革。全面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健全规范有序的药品保障制度,确保群众“疾有良药”。全面推进药品采购“两票制”改革,解决低价药、“救命药”及儿童用药的供应问题,实现药品虚高的价格和患者药品费用“双下降”。健全权威高效的综合监管制度,确保医疗服务“安全有效”。健全医疗“三监管”机制,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和医疗费用开展全程监控和智能审核。


三是突出“四个着力”:着力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区域协同发展:做强“主干”,把成都打造成西部医学中心,引领带动全省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发展“多支”,做强区域医疗中心,形成多点支撑发展局面;强化“协同”,建立区域合作共享机制,促进区域差异化协同发展。着力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前沿医疗服务,推进疑难重症治疗创新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研发;推动发展多业态融合服务,促进互联网新兴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积极发展个性化就医服务,打造“医—康—护—养”四位一体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满意度。着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大力推动健康城市建设,推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保持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调动群众参与自我健康管理的积极性;大力改善妇幼健康服务,确保母婴安全。着力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按照“五四三二”健康扶贫总策略,精准推进健康扶贫重点任务,确保贫困群众“弱有所扶”。



记者:改革开放四川作为中国西部,有华西等知名医疗品牌,最近四川也召开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你能不能介绍一下四川优质的医疗资源,卫生健康投资环境是怎样的?


张涛:近年来,四川本着“公平性、整体效益、可及性、分级医疗和公有制主导”原则,通过积极引导城市资源密集区的优质医疗资源向郊区县和新城(开发区)转移,鼓励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合作,形成共建、联建模式等措施,有力、有序、有效规范优质医疗资源延伸发展,逐步完善全省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截止2017年底,全省三甲医院72家,居全国第三,二级医院数居全国第一,并形成十大区域医疗中心,让群众看病更方便。其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综合排名全国第二,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华西第二医院和华西第四医院在口腔科、妇儿科和职业病防治方面在全国名列前茅。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四川省骨科医院是西部最强的省级综合和专科医院,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广元市中心医院等领头医院形成川东北、川西北、川北、川东、川南、川中南、攀西、西康、天府新区等九个区域医疗中心。


目前,我省民营医院在质和量上均取得了显著提升,华西上锦南府医院、四川省口腔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西南中心、成都锦欣医疗集团、成都安琪儿妇产医院、四川友谊医院、四川省泌尿外科医院和成都现代医院等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特色专科民营医院应运而生,实现了与公立医院的“错位竞争”,形成了专科集群的医疗超市。


我们将不折不扣地按照省委《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的要求,从放宽市场准入、保障用地需求、优化投融资、完善财税价格、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着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记者:当前影响四川省群众健康状况最多的是哪些方面的疾病?与其相关的健康因素有哪些?


张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省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与全球、全国一样,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受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我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和死亡继续上升,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据我委发布的《2017年四川省人群健康状况及重点疾病报告》,全省每100名18岁及以上成人中有27人患高血压,有10人患糖尿病;每100名40岁以上人群中至少有2人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年内每1万人中被诊断为中风(即脑卒中)的有近40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有近6人,恶性肿瘤的有27人。慢性病所致的死亡是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与其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吸烟、饮酒、锻炼、膳食和超重肥胖等。


健康生活建议:基于每一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特别倡议:在生活中要践行健康生活方式,遵从平衡膳食、适量运动、不吸烟、不酗酒等好习惯,适时舒缓心理压力,保持适当规律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具体建议如下:


1、均衡膳食做到适量适度多种搭配,每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1个啤酒瓶盖容量),食油不超过25-30克,食糖不超过25-50克,多喝水。


2、适量运动做到少静坐和乘车,提倡步行,每日坚持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相当于快走6000步运动量)。


3、戒烟或不吸烟,饮酒不超过25-50克/每日。


4、心理平衡:人际沟通要通畅,心理问题多咨询。


5、良好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睡眠,维持健康体重,定期检查血脂、血压、血糖等。


6、儿童和特殊人群按要求接种疫苗,注意防治近视眼。勤洗手勤刷牙,注意个人和家庭卫生。


7、药物使用要合理,谨遵医嘱、不滥用。


8、室内常通风换气防感冒,喝水尽量喝开水,遵守交规防意外,游泳时防溺水,老年常锻炼防跌倒。


如果生活中我们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那我们可以预防80%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阻肺,可以预防60%的肿瘤。






4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

全省卫生健康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未来,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季小微猜你喜欢


无知险让男孩丧命!2克可致死,很多人还用它治鼻炎…

四川新年冲锋号令:这是一场必须打赢、不容有失的关键战役!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神秘的月球背面到底有什么?有外星人吗?

准爸妈必看!关于新版出生医学证明,这几点得清楚

觉得不错就点个好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